资讯财经娱乐科技汽车时尚企业游戏商讯消费购物微商

又一巨头狂揽超4000亿!火速上市背后,竟是为了“还债”

2019-10-15 13:43:33 来源: 阅读:1

来源:投资圈(id:caijiback)

作者:投资君

“酒”行业又一只黑马出现了!

1

酒业“巨无霸”上市!

9月30日,在所有人都兴致勃勃等待假期的时候,有一个“巨无霸”悄悄地来了---百威英博旗下百威亚太(01876.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01876,初始发行价为27港元,发行规模高达14.52亿股。

又一巨头狂揽超4000亿!火速上市背后,竟是为了“还债”

上市首日收盘,百威亚太每股报收28.2港元,市值超3600亿港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后的五天里更是强势进行了五次拉升,10月9日收盘,百威亚太每股报收32.5港元,直至今日,百威亚太才有所回调。

又一巨头狂揽超4000亿!火速上市背后,竟是为了“还债”


又一巨头狂揽超4000亿!火速上市背后,竟是为了“还债”


截止10月10日收盘,百威亚太每股报收31.45港元,总市值高达4165.05亿港元,在啤酒行业中一枝独秀。

2

百威亚太凭什么称得上“巨无霸”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百威亚太的泛亚平台遍布亚太地区,全职雇员超过31000名,目前已有62家酿酒厂以及74个经销中心。按零售额来看,百威亚太是亚太地区最大啤酒公司。按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计算,百威亚太同样是以亚洲为基地的啤酒公司中溢利最高的其中一家。

空口无凭,实际数据才是硬道理。

我们或多或少都有了解,在百威亚太上市之前,啤酒行业已经有不少啤酒巨头率先上市抢占市场,然而,无论是青岛啤酒(600600)、燕京啤酒(000729),还是华润啤酒(00291),在这个强势上市的黑马面前都显得那么无力。

从过去2017年-2018年的财报披露中能够发现,百威亚太17年和18年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509亿和580.56亿,而且,百威亚太两年的毛利润更是分别高达283.5亿和320.31亿。相比较百威亚太的业绩,青岛、燕京以及华润的业绩也就略显疲软了,在营业总收入上,青岛啤酒两年分别为263亿、266亿,华润啤酒则分别为297亿以及318亿,而燕京啤酒业绩略显不足,两年均堪堪超过百亿,四者之间,相形见绌。


又一巨头狂揽超4000亿!火速上市背后,竟是为了“还债”


当然,百威亚太不仅仅是规模上碾压其余三者,在毛利率同样更胜一筹,从表格中能够发现,在近两年的财报中,百威亚太的毛利率均超过55%,而另外三家酒企的毛利率均处于35%-40%之间,即使是青岛啤酒,毛利率最高时也不过40.55%,可见,在盈利能力上,百威亚太已经和这些老对手拉开了距离。

要知道,即使是白酒巨头贵州茅台和五粮液,两者的毛利率也仅仅是分别超过90%和超过70%而已。而且,就2018年净利润增长速度来看,百威亚太已经凭借37.06%的增长率超越了三大老牌啤酒企业。

可见,把这匹新生的黑马当做啤酒行业的“巨无霸”,并不为过,至少目前在业绩上,它是不容置疑的。

3

啤酒行业的黑马,是怎么炼成的?

说起百威亚太,就不得不提其背后的百威英博。百威亚太是百威英博旗下的子公司,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显示,百威亚太的业务由主要位处主要市场的56家酿酒厂组成,百威亚太还持有许可证可进口逾25 个百威集团品牌在亚太地区独家销售。

而母公司百威英博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巨头。投资君通过查询资料发现,百威英博成立于1876年,是全球领先的酿酒制造商,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

说起百威与啤酒的渊源,是从一家小酒厂开始的:

1852年,乔治·施耐德在密西西比河畔的圣路易斯市创建了一家小型啤酒厂。

1860年,啤酒厂发生财务危机,被安海斯全资收购,之后这家酿酒厂改名为安海斯-布希公司,也就是百威英博母公司的前身。不久之后,百威英博就开始了自己的收购之路。

1997年,百威英博通过收购南京金陵啤酒厂比利时英特布鲁啤酒集团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2002年,英特布鲁啤酒集团投入1.6亿元持有珠江啤酒股份公司24%的股份。

2002年10月21日,美国A-B公司和青岛啤酒公司在美国纽约正式签署《战略性投资协议》,A-B公司成为青岛啤酒公司战略投资者。

2003年,英特布鲁啤酒集团收购以浙江为基地的KK酿酒集团70%的股份。

2004年1月和9月,英特布鲁-英博啤酒集团以2.6亿美元、分两次收购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华啤酒业务。

2004年7月,英特布鲁和美洲饮料公司合并为一体,于2004年8月27日创立英博啤酒集团。

2004年百威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AB)收购哈尔滨啤酒, 所占股权达99.6%.

2005年3月29日,英博啤酒集团与金可达集团、金狮啤酒集团再次达成合资协议,将浙江雁荡山金狮啤酒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英博控股55%。

2005年6月27日,英博收购湖北宜昌当阳雪豹啤酒厂资产,并成立独资企业--英博啤酒(宜昌)有限公司。

2006年1月23日,英博啤酒收购福建最大啤酒企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100%的股份,耗资58亿人民币。

2008年7月14日,美国百威啤酒的母公司安海斯终于以520亿美元的作价被比利时啤酒公司英博收归麾下。

2008年11月19日,英博完成对A-B公司的合并,成立百威英博公司。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收购中,百威英博真正成为一方巨擘,令同行业的对手望尘莫及。

有意思的是,这个巨头的再次IPO,原因并不简单!

4

再次IPO,因巨额债务压顶?

这并不是百威亚太的首次IPO!

早在7月5日,百威亚太就宣布在港交所公开募股(IPO),拟募集16.27亿股,最多可募集764.47亿港元。按此计划,本将是2019年全球最大手笔的IPO。

然而最终放弃了。

7月14日晚间,百威亚太宣布,基于考虑多项因素,包括现行市况,公司与联席代表磋商后,已决定不再进行全球发售及在港上市计划。

有意思的是,时隔两个多月,百威亚太再次重启IPO。投资君发现,百威亚太之所以火速重启IPO,真实原因竟是母公司百威英博巨额债务压顶。根据公开信息披露显示,截至2018年,百威英博的净债务已经高达1028.4亿美元。

根据投资界报道,百威亚太曾在上市路演时坦陈,此番香港IPO,“所得款项用途”还是给母公司偿债——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将全部即时用于偿还应付百威英博附属公司的贷款。

值得一提的是,百威英博还以160亿澳元将其澳大利亚子公司出售给朝日集团,自此剥离了澳洲业务,成功上市港股。

抛掉原因不谈,是璞玉还是朽木,就要看它如何去雕琢了。

5

行业步入瓶颈,路在何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啤酒行业的竞争就未曾停止过,2013年发展最为火热,之后产量才逐年下滑,啤酒行业由此陷入瓶颈。

一方面,是消费量见顶,市场的需求端减弱,导致了行业外部拉动力量变小,因而发展缓慢。

另一方面,则是啤酒本身的价格低廉,利润率低下,难以获得太大的价格收益。

在投资君看来,啤酒吨酒价格还具备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消费不断升级和高净值人群的不断提升,啤酒的价格和质量也将会同步上升,啤酒市场的增长也会从“走量”向“提升价值”转变。


推荐阅读:叶紫网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 支持

  • 高兴

  • 震惊

  • 愤怒

  • 无聊

  • 无奈

  • 谎言

  • 枪稿

  • 不解

  • 标题党
要闻排行
精彩推荐